牙周重建

牙周重建介紹

 慢性牙周炎是口腔中常見的慢性疾病,禍首是牙菌斑,一層緊附牙齒表面的細菌薄膜。起初牙菌斑內的細菌所產生的毒素刺激牙齦,造成牙齦紅腫,刷牙時容易流血,這是牙齦炎。正常的牙齦呈現粉紅色,質地結實堅硬,牙齒與牙齦交接處薄而貼切。但發炎的牙齦顏色較深且暗,質地柔軟,表面呈圓鈍形,牙齒與牙齦交接處往往沒有密合。此時的牙齦組織腫脹,而且充血,因此輕度刺激,如刷牙就可以導致其出血。
牙菌斑若沒有適時清除,會與唾液中的礦物質結合,鈣化成粗糙、多孔性的沉積物,沉積於牙齒表面,稱為牙結石。牙結石為牙菌斑最容易堆積之處,一旦牙菌斑往牙根方向蔓延造成感染,便會破壞支持牙齒的牙周韌帶及齒槽骨,於牙齒與牙齦之間形成牙周囊袋,牙齒逐漸出現搖動現象,這就是牙周病。
首先我們要找出牙周病的原因,除口腔衛生不良,還可能有其他因素,如不適當的補綴物,包括蛀牙填補及牙冠牙橋等,容易造成食物殘留,不易清潔,同時也可能會刺激牙齦,造成慢性發炎。若因齒列不整,無論是先天性齒列擁擠,或牙齒鄰接面開放性接觸,或因拔牙後未重建而造成牙齒傾斜,這些都是口腔衛生的死角,長期忽略保養,易演變成牙周病。除了這些局部因素,尚有潛在的環境因子,如抽煙、服用藥物、糖尿病患等,亦可能增加罹患牙周病的危險。
牙周檢查的目的,在於評估潛在的致病因子,辨識牙周組織發炎與破懷的情形,並找出可能影響治療的危險因子。還包括牙菌斑與口腔衛生評估,以及放射線檢查(根尖片及咬翼片)。我們會告知患者牙周病的原因,嚴重程度,治療的方式,可能的併發症,及預期的結果。患者應選擇適合且能接受的治療計畫,了解配合治療以及後續定期回診的重要性。

牙周病治療步驟

牙周病的治療包括第一階段基本治療,第二階段牙周手術,最後第三階段為定期支持性牙周治療。治療的目標為去除為細菌病因,改善會加重牙周炎的因素,以達到健康、舒適、功能,並防止疾病惡化與復發。

  1. 第一階段基本治療,以器械深入牙齦發炎的部位,清潔牙齒表面及深層的牙菌斑、牙結石,訓練患者潔牙能力,以改善發炎狀況,使得牙周組織重新貼合於牙根表面。同時也要去除造成牙菌斑堆積的因素,尤其需置換不適的補綴物。
    通常經過基本治療後大部分的症狀如紅腫、易流血,就能得到明顯的改善。經過牙周病治療的牙齒,通常牙齦會有些退縮,牙縫會較大一些,這種情形可能不會復原,這表示發炎腫脹已經消除,牙齦更健康、更結實。基本治療之後,我們會再重新檢查牙周組織並記錄,評估治療的效果,同時考慮是否需要牙周手術。
  2. 第二階段牙周手術,手術的目的是為了提供更佳的視野,以達到更有效的去除牙結石、牙菌斑與細菌毒素;同時降低牙周囊袋的深度,重塑軟硬組織外形,以達到患者易於維持的環境;或者進行牙周再生手術。
  3. 第三階段為支持性牙周治療,定期回診檢查,每次都是一次紮實的基本治療,除了加強潔牙能力,去除牙菌斑、牙結石,並檢查及治療新的或復發病灶,才能維持牙周組織的健康穩定。
柏登牙醫診所LOGO-250x35白
bringing a smile!

營造您的微笑故事!

我要與大家一起 營造,
屬於我們的 微笑紀錄……

02-2772-8883

預約微笑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