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帶孩子看牙科,被醫師告知「乳牙已蛀很深,需抽神經」後,常錯愕不已,因為從發現孩子有蛀牙,到蛀到神經,進程往往很短。牙科院長黃斌洋解釋,小孩的乳牙相較大人恆齒,較小顆、也比較薄,比例上神經管會顯得較粗,因此一旦蛀牙,短時間內就會蛀到神經。呼籲家長勿等孩子牙痛才就醫,應在約2歲半~3歲就去看第一次牙科,之後也應每半年檢查,也可避免孩子視看牙醫為畏途。報導╱林明佳 攝影╱楊明龍
幼兒約在6個月大後,乳牙就會陸續萌發,約在2歲半至3歲左右乳牙就會長齊,黃斌洋醫師指出,許多家長對於乳牙最大的錯誤迷思就是,認為孩子乳牙蛀壞沒關係,反正之後會再掉並長出恆齒,卻不知道乳牙其實只有20顆,而恆齒有28顆,若再加上最後的4顆智齒共有32顆,也就是說孩子6、7歲左右,乳牙會逐漸脫落、換成恆齒,若家長輕忽以為蛀掉的是乳牙,其實蛀掉的也有可能是不會再長出的恆齒。
恐影響 恆齒牙胚
此外,若乳牙蛀壞沒有處理,對於未來恆齒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黃斌洋醫師解釋,因為乳牙下方是恆齒的牙胚,若乳牙蛀壞至神經,細菌也容易一路滲透到恆齒牙胚,造成破壞,恐影響日後恆齒的排列和生長外型等;乳牙蛀壞的負面效果不僅於此,也容易造成孩子牙痛、不想吃東西,連帶影響到孩子的營養吸收和成長發育。
溝隙封填 助抗酸
家長對於乳牙的第二個常見迷思就是,以為溝隙封填會影響到孩子的咬合能力,因此認為不要做比較好。黃斌洋醫師解釋,溝隙封填主要應用在後牙,是一種流動性佳的特殊牙科材質,因此可充份地進入後牙溝隙中,且通常只會薄薄上一層,並不會影響到咬合能力。
而且後牙溝隙往往較深、易卡食物,加上幼兒手部動作尚不成熟,很難將後牙刷乾淨,因此鼓勵可做溝隙封填,在6歲左右可帶至牙科評估是否需做溝隙封填,其可幫助在孩子的後牙牙齒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達到較強的抗酸能力和預防蛀牙;不過,目前健保並無給付,一顆約600~1000元不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後牙表面已經蛀掉,就無法採用溝隙封填,而是要使用樹脂類較堅硬的材質。
【保護乳牙3要點】
乳牙對於幼兒的營養吸收、未來的恆齒發育排列等,都至關重要,因此想要保護好孩子的乳牙,黃斌洋醫師建議家長做到以下3點。
(1) 6個月以前:此階段雖然還沒長乳牙,但喝奶也會產生奶垢,因此也需清潔口腔。建議每次餵完奶後,用食指包乾淨紗布後沾少量煮沸過的放冷開水,來回輕拭孩子口腔黏膜,或讓他喝少量開水,並避免整夜含著奶睡覺。
(2) 6個月以後:此時開始萌發第一顆乳牙,家長可用矽膠指套或幼兒牙刷,沾煮沸過的放冷開水、1歲後可用牙膏,並由家長協助清潔牙齒,由於幼兒牙齒較小顆,採水平來回刷,注意咬合面、牙肉都要刷到。
(3) 2歲半以後:在2歲半至3歲會開始長完乳牙,此階段可帶至牙科進行第一次的口腔檢查,之後每半年定期檢查1次,養成孩子看牙的習慣,未來也比較不會畏懼看牙齒。
【醫師說】
許多老一輩的喜歡將食物咀嚼過後再餵食給幼兒,此舉不但有衛生上疑慮,也易將成人口腔的細菌傳染給小孩,造成蛀牙,呼籲最好避免。
模特兒╱周吳軒、張淑玲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2016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