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義診第二天

來自台灣的愛心

《6983達陣傳奇》

*不用休息的超人團隊

有鑑於第一天超乎預期的洶湧病患人潮,義診團隊決定第二天提早在早上八點就開始義診。

清晨六點不到,手機中Line的義診團隊群組開始出現「噹」「噹」「噹」的聲音。

「我到了喔!」

「稍後請到達夥伴記得..」

「XX組請記得帶..」

這似乎是一群完全不用休息的超人團隊,又開始嗡嗡嗡的帶頭啟動第二天義診大機器運轉。

*山窮水盡的非桃花源

出門走在前往義診區域的小徑中,突然覺得自己有點像走在陶淵明「桃花源記」裡面的一段欲文字:「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如果真像桃花源記故事結果「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般的柳暗花明,那真是美事一樁。但反過來像是巴克隆般的基礎建設與醫療資源不佳,那這些山窮水盡後的景況,卻也就成為了他們的生活與醫療資助困難。

因此這次義診的病患超級踴躍,完全不難理解。環看義診區域四面環山,又需要經過路況陡峻險阻的千里路程才能到達。而我們一路坐車由平地開往山區的路上,連一間小診所或小藥局都沒看到。而就算有醫療院所,住在偏遠巴克隆山區的他們似乎也沒有錢去看醫生。昨天聽到有病患是背著小孩走路五小時,翻越兩座山頭才到達義診現場,還有另外一位急診病患因為博卡拉醫院無能為力,因此只好自行跟鄉親籌措1500元後,歷經九小時車程專程達到義診現場。深刻體會這場我們視為公益的活動,對他們而言,幾乎是救命的重要機會。

瞭解這層意義,於是對於今天的義診任務,更加珍惜。

*安全紅線的人潮

由於兩國醫療水準懸殊,因此這次的義診活動所需各項醫療設備儀器,幾乎都是由台灣直接打包運送。由於運送過程包含的打包困難瓶頸,航運載重限制,小器械與精密器械的不方便運送等等限制,期待一次翻山越嶺的義診能完全展現台灣醫療水準,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在尼泊爾巴克隆地區的居民可完全不是這麼想。他們認為我們所來到的台灣義診團隊,是醫療最菁英與設備最精良的天降團隊,因此以牙科為例,同一科別的尼泊爾支援醫師似乎會有意無意減緩消化掛號病患速度,然後空出時間到處走動來觀摩台灣醫師的治療方式。而原本我們所告知當地對口單位的預計義診總人數,由原本自己設定的2500~3000人被上修到6000人,甚至到義診現場才被告知報名人數已超過9000~10000人,當地人似乎未做好總量控管,人數上衝一發不可收拾。往好的想這是一種極其高度的肯定,但是另外一方面醫療團隊也嗅出了其中的潛藏危機,就是「秩序」與「安全」的控管,特別是當義診醫療團隊盡最大功率運作,仍然無法消化全部報名病患時,必須停止治療宣布那一刻。

這些義診團隊心中的隱藏擔憂,果然在這個他們認為「若今天看不到門診,就再也沒機會看到」的義診第二天被檢驗。此外,看診完成所發送的結緣保健品,初衷是表達友善與關懷,但是若現場民眾無法全部都拿到,也容易出現「不患寡,卻患不均」的群聚搶拿心態。這些擔憂,在義診第二天都面臨考驗。

人潮方面,首先是眼科出現大量推擠人潮,接著包含心臟科、婦科 、中醫科等都出現人潮擁擠。大家擔心自己號碼太後面看不到,於是不按照科別號碼牌想進入,以及人潮堵住路口導致叫到號碼的病患與醫護人員完全無法進出的準失控狀態。

而在發送保健品部分,牙科的牙刷分送也一度出現搶拿的準失序人潮。

人潮推擠出現,眼見當地的保安警察並沒有立刻跳入採取積極作為,而尼泊爾引導志工似乎也沒有起太大作用。連斯文的總監與熱情的總監夫人都主動跳下去一同維持秩序, 與確保義診醫護人員能夠自由進出,但似乎效用也只是杯水車薪。

「Ho! Ho! Ho! Good morning , listen to me !」突然出現一陣大吼,響如天地一聲春雷。鬧轟轟的現場突然被震懾到,大家都靜下來,瞪大的眼睛看往出聲的方向。

「拿媽撕貼! 拿媽撕貼! (尼泊爾問候語) Jonathan, 這位平日斯文的人,今天展現了獅子般的震懾氣勢。因為這位國際義診計畫的總主委,知道保護所有義診成員的安全,是他肩上的責任。

關注力成功被集中後,只見他站在診間門口的前方,將雙臂高舉後,然後將手掌向外,雙臂有力的呈V字型向前外展。接著神奇的事出現了。好似摩西分紅海的魔力般,此時的民眾真的乖乖讓開中間走道,各自排在應屬的行列中,也掙得了短暫的安全與秩序。

*「有序」與「門道」

牙科部分,慶幸的是牙科的候診區與門診區間,有巧妙的空出了一段樓梯通道做區隔,而進入牙科門診的病患也需要經由入口管制人員依序叫號後才能進入,所以情況維持繁忙而有序。

如果說牙科義診有「序」,無奈就會有人想打亂這個「序」。於是,在義診過程中,隱性就出現一些自認為有「門道」的人士。或許是藉著陪伴已經排到號碼被叫入內看診病患名義,也可能藉由認識診間內的尼泊爾志工名義等等方式,想要藉由不同方式來達到快速通關效果。相較之下,那些不認識所有任何人,只能衣衫襤褸,翻山越嶺走好幾個小時,一路口乾舌燥再繼續乖乖排隊等候好幾個小時的民眾而言,只能扮演乾瞪眼的無言弱勢。

扶輪的四大宗旨,其中有一條是「這一切是否屬於公平」。我們堅信扶輪的活動就是體現公平的活動,無論貧富貴賤與穿著。因此當發覺有非經過正常叫號程序進入診間的鄉親,無論穿著與關係,皆會有禮貌的請當地志工協助導引進入正常排隊流程。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中,扶輪人是注重公平,不懂特權的。

*風塵僕僕的萬里行者

由於牙科義診可以近距離觀察病患的臉部狀況,發覺他們的嘴唇都非常乾燥,甚至有點龜裂。而一路跋涉接觸到的佈滿粉塵山路空氣,也自動幫他們臉上擦上灰白粉底。當他們雙腳翹高躺在診療椅上,又細看到雙腳的鞋子很多是殘破的夾腳拖。而很多民眾也是衣衫襤褸的!因此完全不難了解每看完一位牙科病患,清潔診療椅時需要拍去的,往往不只是粉塵,而是泥砂。

這讓我們想到,當他們終於如願坐上這台診療椅之前,或許已經頭頂日曬,翻山越嶺好幾個小時,加上再站立沒有遮蔽的艷陽下排隊不知道多久了,才會如此滿身灰塵,臉色灰白,嘴唇乾燥。

我跟助理都觀察到了這點,彼此使了一個眼色。

「黃醫師,我們後續在幫病人治療前,先讓他們喝口水,並給他們坐一下再開始好嗎?」助理提議。

「當然好呀!」我回覆。

「而且,我們要把診療區的砂粉與布巾都弄乾淨之後,再請病人進診療區好嗎?」助理提議。

「完全支持!」我回應。

因為,我們想讓所有蒞臨義診的牙科民眾,都有深刻被重視的感覺,而非只是繁忙義診SOP流程下的一個號碼。

*拔牙與不拔牙的爭戰

在義診過程,很多看似有救的牙齒,卻面臨「該被拔牙」與「不該被拔牙」的去留抉擇。一方面由於義診現場的器械有限,拔牙相對困難;另外一方面義診接觸到的一些有問題牙齒,若就自己診所內的例行門診觀點,不需要太多的功夫就可以將它們救起來。但是時空轉換義診現場,由於牙科義診一次緊急治療完後,他們能夠再次接受牙科治療的機會,有可能是遙遙無期。這個時候若這牙齒只是停留在「治療到一半」的情況,反而可能造成病患後續的副作用。因此在義診治療項目中,權衡輕重後往往「拔牙」是個不得已的抉擇,因此「拔牙」病患比例異常的高。想到這裡,其實很感慨台灣的醫療資源之豐沛與健保制度之普及。我們台灣人真的該感恩與珍惜,我們是被上天祝福的福爾摩沙人。

*服務 v.s.使命

義診結束,得知兩天的服務對象累積到6983人,其中牙科佔516人,心中無比激動。坦白說扶輪義診終究不比一些非常有經驗的國際醫療志工團體,因為超過一半以上參與人員不具醫療背景,大家都是被這次行動的背後初衷所感召與參與,因此活動圓滿與服務到如此多的尼泊爾民眾,誠屬不意。

感恩這次的尼泊爾義診醫療服務,圓滿達成。與其說這是一次醫療服務(service),或許我們更可以說這將會是個更高的協助醫療技術提升任務(Mission)。我們除了在義診現場用專業與關懷溫暖現場鄉親,展現台灣人的情誼外,同時讓同科別的尼泊爾醫師藉由觀摩台灣醫師治療模式,來達成彼此醫療經驗交流。

此外,這次的尼泊爾義診,扶輪3523地區群策群力,除了協助建置高科技的心導管室外,並捐贈三台多功能的高階心電圖,而南鷹扶輪社很榮幸是其中一台的共同捐贈社。後續並會安排當地種籽牙醫師,到台灣接受口腔外科訓練,讓台灣的核心牙科技術,在尼泊爾深根發芽。

*回到文明

驅車回到了都市博卡拉,重新接觸到文明社會。看到平坦柏油路,發現旅館有熱水,心中竟然出現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感想

這次的扶輪社3523尼泊爾國際義診,由衷感謝總監

Joy Chiou的感召與啟動,讓我們有共同努力的目標。

大家之所以能共同成就扶輪史上最盛大的一次國際義診,除了是扶輪人群策群力的成果外,斌洋觀察 “善於結合外界資源”,應該也是成功重要關鍵之一。

首先,由衷感謝慈濟人醫會管線師兄姐們,能夠被總監感召受邀加入團隊,用專業的分工與嚴謹的態度,讓此次義診包含龐大醫療設備運送與管線架構等硬體,得到最安心的支援。

再則,透過邀請慈濟人醫會、路竹會、醫事團體及許多國際義診經驗豐富的個別醫師盛情參與,讓此次義診的軟體專業流程,得到了更精心與具高經驗值的規劃。

當國際義診所需要的硬體、軟體都得到重大連結後,繼續透過國際扶輪所擅長的“感動行銷”與“系統放大”,終於成就此次參與人數最多,意義最深遠的活動。

這次義診所具有的特殊難處,但也是特殊價值的部份,是相較其他專業醫療與義診團體所舉辦的國內外義診,參與者大多是身經百戰的固定醫護團員。而這次扶輪社所辦到的,台灣醫療史上最大的尼泊爾國際義診,一百三十多位團員中,只有約1/4不到具有醫療背景,而超過3/4,約九十多位非醫療背景。在義診前需要為他們進行客製化的密集演練,但也因為這個機緣,讓更多原本人生中不太有機會接觸國際義診的伙伴們,得以進入了這個難得的公益大門,共同成就了彼此難忘的感人人生故事。

而參與這次尼泊爾國際義診的所有醫療組與非醫療組成員,更是不簡單。國際義診分工細如牛毛,我們彼此雖然無法全然瞭解各自的任務分派,但是堅信彼此都是重要的小齒輪,合作無間來共同成功運轉義診大機器。而這項原本艱鉅的 Mission impossible 任務, 更因為我們的群策群力,讓這個”Impossible” 多加了一撇,變成「Mission, I’M Possible !」

然而,火種之所以能夠熟食,是因為旁邊有乾柴;星火之所以能夠燎原,是因為周邊有風勢。坦白說,一次義診對於當地居民,說穿了只是一次星火。這次義診雖然同時有協助當地作心導管室建置,超音波儀器贈送,以及種籽醫師來台受訓等,但這也已經是義診最大值。後續的當地醫院甚至政府,如何鼓出風勢,將這單純星火吹出燎原之勢,讓當地後續醫療成長持續向前,才是我們這次義診所殷殷期盼的。

這次義診感受最深,也最重要的,感恩於自己來自物資充足的福爾摩沙台灣。一開水龍頭就有熱水可用,出來的水也不是黃泥水。出門走柏油路,想買東西走幾步路就有超商 ,大眾運輸四通八達,我們不必因為日常物資而爭搶……

我們真的要很愛台灣,因為我們真的很幸福,超級幸福,無敵幸福…

*後記

這次的義診,心臟內科的洪惠風主任有診斷出一位剛出生才幾個月的小嬰兒,由於心臟缺陷,極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評估當地與尼泊爾的醫療設備無法解決此一難症,似乎轉送回台接受先進醫療是這小嬰孩的唯一生存契機。但相關運送與醫療資金又是一筆龐大費用,救與不救再次陷入兩難。

套句洪主任所說: 「當我來到義診,上天讓我看到我能救的人,這會不會是上天給他與給我的機會呢?」杯水雖無法救車薪,但眼前生命的價值人人平等。這是洪主任的肺腑之言,或許也是所有參與義診醫護的心聲。已經可以聞得出,這次的義診關懷,似乎並不會因為義診活動告一段落而休止。反而會因為大家善循環發酵,有更多感人故事正準備醞釀中…

義診現場人山人海
義診現場人山人海
義診現場幫病患拔牙
義診現場幫病患拔牙
來自台灣的愛心
來自台灣的愛心

柏登牙醫診所診療項目

最新文章|New Post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andom Post

柏登牙醫診所LOGO-250x35白
bringing a smile!

營造您的微笑故事!

我要與大家一起 營造,
屬於我們的 微笑紀錄……

02-2772-8883

預約微笑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