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的過程中,充滿陣陣打氣聲,
這打氣聲是為植物人,為家屬,也是為醫護 ──
雖然看診姿勢違反人體工學,
擠在一起視線不良、病友牙結石又厚又多;
但沒有人抱怨,取而代之的是彼此感恩、鼓掌、唱歌……
燕郁,一名不滿三十歲的女性植物人;她的床位剛被推出來時,無助的眼神中伴隨著深皺的眉頭,全身緊繃蜷曲。
「燕郁,有人說你的眼睛很漂亮嗎?」我首先打破沈默。「對喔!燕郁,你的眼睛真的好漂亮喔!」身旁的協同助理馬上機靈接話。
「對呀!燕郁,你有清秀眉毛,閃亮大眼,若是能配上乾淨的牙齒,一定變成這邊的校花喔!」當我講這些話時,可以感受她的心在認真傾聽,雖然她的眼神仍然渙散。
「我知道你盼望今天很久了。平常你比較沒有辦法把牙齒清乾淨,現在讓我來幫你的牙齒洗澡,之後你會發覺原來食物那麼香喔!」我嘗試融冰,也感覺出她不再那麼緊繃,手也慢慢放鬆,原本用力緊閉的雙唇間,逐漸透露出灰白牙齒的外型。
她張嘴的一小步,著實是我們醫護人員雀躍的一大步!趕緊抓緊機會洗牙,同時不忘大力稱讚她。感受得到她肌肉自主力雖然不足,卻盡力想把嘴巴張開,或許她內心深處的校花夢被我們啟動了。
此時我們不再是緊張製造者,而是她的圓夢夥伴。於是我也用盡肌耐力,身體或站或彎或直或扭,就是希望抓緊這願意配合的難得一瞬間,為她留住健康的牙齒。
成功洗完牙之後,感受她眼睛似乎比較有神;當她被推回病房前,我發現她一直看著我,流下了眼淚……
心地柔軟,放下身段
植物人無法到醫療院所就診,所以健保醫療資源對他們而言是遙不可及;慈濟人醫會團隊長期為創世基金會的植物人病友舉辦口腔義診,從中,我體會到植物人的無奈與純真,看到親友陪伴的辛苦與期盼,當然更見識了所有醫護志工的發心與付出。
傳統牙科治療,是牙醫師端坐治療椅上,調整診療椅與病患姿勢,來符合診療視線;當病患是植物人時,狀況剛好相反,他們無法調整身體配合,於是山不轉路轉,醫師與助理群好似比誰筋骨柔軟,一個個像麻花般各取角度、盡忠職守,彎腰拱背歪頭,以腰痠背痛為代價,奮力清除那有限張口視線內透露出的一塊塊牙結石。
有些植物人會不自主震顫,生理嗆咳反射動作也較弱,因此每位病友旁邊都分配到七、八位醫護人員,一起注意與預防緊急狀況。
洗牙的過程中,充滿陣陣打氣聲;這打氣聲是為植物人,為家屬,也是為醫護。雖然看診姿勢違反人體工學,但沒有人抱怨;也沒人抱怨擠在一起視線不良、牙結石超乎平常門診的更厚更多,取而代之的是彼此感恩、鼓掌、唱歌……
北區慈濟人醫會牙醫師三月五日來到創世基金會,黃斌洋(左三)為植物人病友清理牙結石。
(攝影/李文雄)
膚慰魔力,充分體驗
志虹是三十多歲的車禍腦傷男性植物人,媽媽辛苦照顧他長達二十年;因為志虹身形日益壯碩,媽媽無法獨力照料,所以送來基隆創世基金會接受專業照護。
看護阿姨將他床位推出來後,輕輕在我耳邊說:「黃醫師,這位住友你盡力就好,不行就放棄,挫折感不要太大。因為他很壯碩,反抗時頭會拚命搖,沒有人壓得住他,所以目前沒有醫師有辦法幫他清潔牙齒。」
他果然是個大塊頭,雙手還被綁在床邊欄杆上,顯然反抗力道很強。他的血氧指數持續低於九十、顯示缺氧,正處於焦躁不安的狀態;我陷入深思,應該嚴陣以待、以力制力,還是有其他方式?
我盯著他焦躁迷惘的眼神,突然感覺觸電般看穿了他的內心;我平和穩定地跟他說:「志虹,你辛苦了。我們很關心你。」
我用手心輕輕撫摸他的臉,撫摸他的前臂,撫摸他的手腕;平緩而輕柔,來來回回約莫持續五分鐘以上。
我不知道在他記憶中,是否還記得上次接受膚慰是什麼時候;神奇的是他血氧指數逐漸上升到安全狀況的九十五,他躁急晃動的頭逐漸有間歇性的放鬆。
由於這片刻放鬆,讓我與醫護夥伴有機會把洗牙機頭深入口內;隨著清潔過程,他的牙齒外型逐漸露出,恢復亮白,而血氧濃度也持續在安全範圍中跳動,表示他接受目前的治療狀況。
所有的人都需要關懷。不只是擁有表達能力的我們,植物人朋友們同樣也需要。當他們焦躁反抗時,是發自內心不順從,還是這是他們傳達內心無助與徬徨的唯一方式?
上人常講「膚慰」的魔力。溫暖的眼神,平和支持的語氣,加上身體溫度的接觸,讓對方身心得到依靠慰藉,我從義診現場得到充分體驗。
珍惜生命,感恩付出
記得看過一則心靈故事,提醒知足的重要。內容大意是說,當我們嘆息沒有名牌的鞋子,有人卻是連腳都沒有;當我們抱怨工作不順時,有人連想做、想說的機會都沒有。
植物人朋友,弱勢到只剩下呼吸權與心跳權。當我們幫忙他們將一顆顆牙洗乾淨,突然覺得每顆牙齒都好珍貴,因為工作視線得來如此不易,而且也不知道下次他還能這麼徹底接受治療是什麼時候。
在義診中,也深刻體會到生命的無常與脆弱。許多植物人在事發前一秒可能還是活潑陽光的年輕人,只是那不到一秒的衝動、恍神或是搶快,人生不再擁有發言權,只能顫動與傻笑。
透過服務的過程,再次深刻體驗人生。人生過程有太多人與事需要珍惜、需要感恩;人生沒有任何福分是理所當然,包含了當下的一呼與一吸。
記得在一次服務後,醫護人員圍繞一位病友歌唱,原本緊張的他,逐漸咧嘴微笑,最後眼角流下晶瑩淚珠。目睹此景,我不自覺也跟著喉頭微熱,眼眶微潤……
有時我會反思,牙醫師的志業到底是什麼。當有機會利用專業觸動到弱勢者的心弦,讓他們鼓舞感動,讓自己喉嚨微燙的那一刻,我想我已體會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文章來源:慈濟月刊 第608期